《南京照相馆》重回单日票房冠军《浪浪山小妖怪》10天票房破6亿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8月11日(周一),全国共排映40.1万场,观影人次约470.8万,初步统计产出票房1.68亿。大盘连续25天破亿,截至发稿时,2025年度累计票房达到360.98亿。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2025年8月11日(周一),全国共排映40.1万场,观影人次约470.8万,初步统计产出票房1.68亿。大盘连续25天破亿,截至发稿时,2025年度累计票房达到360.98亿。
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18天以来,以超22亿元的累计票房持续领跑暑期档。目前,观影人次已经突破6300万人,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海外观众中更是引发热烈反响。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月8日下午,盐城市作家协会与盐城市评论家协会携手走进凤凰金宝广场爱圣堡影院,共同观看影片《南京照相馆》,以光影为媒介,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南京照相馆》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艺术化地再现了“京字第
近日,电影《南京照相馆》便成为了全民热议的焦点,然而,这本应是一场对历史的庄重回望与深刻反思,却因一位上海女主持人周小畅的言论,引发了一场激烈的舆论风暴。
电影《南京照相馆》陆续在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加拿大上映。该片取材于1937年南京大屠杀期间侵华日军真实罪证影像。多位海外侨胞接受中新社记者连线采访时表示,影片以“小人物”呈现“大历史”获得观众共鸣,他们呼吁将影片译制成多种语言。
我不会去看《南京照相馆》,也不会去看《731》。因为当年军国主义日本施加给中国人民的苦难,作为一个业余二战史研究者和野生抗战史专家,我相信99.999%的普通人没我了解的更多。本人也曾经写过反映抗联英雄杨靖宇事迹的电影,在白山黑水间实地采访了很多抗联老战士,小
“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骑花马,带大刀,从你家门前走一遭,问你吃橘子还是吃香蕉?”当这首童谣在银幕上唱响时,南京城还徜徉在一片冬日的暖阳里。有轨电车叮叮当当地碾过铁轨,吉祥相馆的木门敞着,老金举着相机,在大好河山的背景图画里,按下快门,为穿新衣的孩童、寻
“鸡鸣寺的鸡不鸣,莫愁湖的愁更愁”。电影《南京照相馆》的开篇,就是令人窒息的破城惨景,日机低空俯冲、投弹、扫射,成片的百姓倒下,压抑又紧张。一个叫苏柳昌(刘昊然饰)的年轻邮递员逃命时,因打着如中国士兵一样的绑腿,本将被当作乔装的士兵枪毙,结果他包里的一个相册,
8月10日,《浪浪山小妖怪》日票房1.1亿元,《南京照相馆》1.09亿元 ,两者票房占比分别为32.5%和32.3%,排片占比23.6%对27.7%,几乎打成平手。
冷了大半年的电影市场,终于出现了今年第二部破十亿的电影——《南京照相馆》。它的视听语言出色,是难得的思考完整性和深度都可圈可点的佳作。整部影片围绕拍摄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展开,没有将思考停留在暴行与揭露暴行的层面,而是深入到日军不断将中国人客体化、非人化,中国人逐
导演申奥的电子邮箱,被塞满了带着血的刀的图片!就因为他拍了一部叫《南京照相馆》的电影。电影上映才十五天,就有二十六万个人打了五星。
今天我带着孩子走进影院观看了《南京照相馆》。说实话,刚进场时我颇为忧心孩子们能否承受可能出现的残酷画面,毕竟这段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如此沉重,生怕惊扰了他们幼小的心灵,尤其孩子们年纪尚小,对战争的残酷一无所知。也担心因为网上的汉奸们的恶意抹黑,害怕去看这部片子的人
1937年的南京,一座被血色浸染的城市,一家小小的照相馆,一群挣扎求生的普通人——电影《南京照相馆》以这样的切口,撕开了那段国人永不敢忘的历史。上映仅4天票房破4.25亿,豆瓣评分从8.5升至8.6,65.7%的观众是25-39岁的年轻人。这部影片为何能引发如
刘昊然彻底改变以往的偶像包袱,把误入照相馆的小邮递员彻底的生动的演活了!那种手足无措的慌张感。更不可思议的是高叶,前秒还是明艳女星,目睹婴儿遇害后,麻木表情下翻涌的恨意从眼神里喷出来,看得人脊背发凉!
猫眼数据显示,截至今日14时52分,《南京照相馆》暑期档期总票房已达22.34亿,成功超越此前由《八佰》保持的20.15亿票房成绩,刷新了内地影史暑期档历史片票房纪录。
《南京照相馆》以一家名为“吉祥照相馆”的小店铺为叙事核心,将镜头对准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最普通却最坚韧的平民群体。这里原本只是街角一处不起眼的照相馆,却在战火降临后,意外成为庇护数十名百姓的避难所。导演没有刻意渲染宏大战争场面,而是以极富张力的细节,展现人在极端环
主旋律终于又一次焕发了荣光,果然,只要拍的好无论什么题材都有市场。
电影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真实的罪证影像。勾起了无数国人对于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城犯下的滔天大罪,以及做出惨无人道行径的深切愤慨!30多万的南京军民死于日本侵略者的枪口之下。南京遭受的巨大财产和人员伤亡,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倒退。这也是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及官兵发动
影院灯光渐暗,银幕上浮现1937年南京城的断壁残垣。当《南京照相馆》中照相馆老板老金颤抖着展开手绘的“万里山河”,向女儿展示北京故宫的琉璃瓦、上海城隍庙的飞檐时,黑暗中传来观众抑制不住的抽泣声。银幕内外,历史与现实在此刻交织。这间硝烟中的小小照相馆,不啻为一个
“一部好的战争片,最终是为了让大家珍惜和平祈求和平,而不是煽动情绪掀起仇恨,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8月4日,上海动感101电台主持人周小畅在社交平台发表的这段关于电影《南京照相馆》的评论,瞬间点燃舆论怒火。